行业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江苏:着力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 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

江苏:着力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 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

  • 来源:中国电子报
  • 发布时间:2022-08-24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泛在连接、要素集聚、数据分析应用等能力和优势,推动制造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深度变革。江苏是制造业大省,近年来,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应用作为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通过“建平台”“用平台”双轮驱动,促进平台技术、产品、解决方案等与制造业各关键业务环节深度融合,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目前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为64.8,居全国第一,工业互联网应用位居全国前列。   强化系统谋划,明确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径方向   江苏加大政策、标准供给力度,强化系统组织保障,高标准、高水平、高层次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数字化转型。   一是强化政策引领。江苏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把工业互联网创新工程作为战略性任务,融入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过程。制定实施《江苏省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工作文件,推动构建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生态、支撑体系。   二是强化标准先行。大力推广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帮助企业导入数字发展新理念,累计3684家企业通过贯标评定;联合重点平台企业、工信部科研院所、制造业龙头企业,在国内率先编制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标杆工厂、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星级上云企业和“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基地建设指南,将工业互联网建设与应用示范标准化;选定首批化工、水泥、服装等12个行业,研究编制分行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让企业知道平台“如何建”“怎么用”,明白数字化转型“如何转”“往哪转”。   三是强化统筹组织。成立了由江苏省领导挂钩联系和17个部门组成的工业互联网产业强链专班,每年制定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计划,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工作任务,加强协同推进。组建江苏省工业互联网发展联盟,加强省、市、县联动,共同实施平台培育、企业上云用平台等行动计划。   强化平台赋能,增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服务供给   江苏将产业集群作为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通过平台建设、咨询诊断、资源对接,提升平台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是围绕集群建平台。围绕新型电力和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高端纺织等16个省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入组织“一市一重点、一行业一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工程,支持龙头骨干企业率先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全省累计建设了142个双跨级、行业级、企业级、区域级和供应链省级重点平台,累计培育国家级双跨平台4个,国家级特色型平台37个。   二是突出重点优服务。开展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现场测试评估,围绕设备连接、机理模型与微服务、应用开发服务、工业APP等方面,提供咨询诊断服务,进一步提升平台服务能力。目前86家省重点平台面向全国服务企业约81万家,连接设备约1380万台,汇聚工业APP约9500个。其中,徐工汉云、中天互联等国家双跨平台连接设备数均超过百万台。   三是嫁接资源强供给。加强优质资源对接落地,服务江苏转型发展。支持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部属单位,以及海尔、浙江蓝卓等国家双跨平台企业在江苏设立分院(分公司)或驻苏机构,支持各在苏单位参与本地数字化转型政策研究、标准制定、区域赋能、项目建设等。目前,全省已建设了2个国家级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2个应用推广中心、1个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江苏分中心、2个区域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   强化标杆引领,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走深向实   江苏坚持树典型、立标杆,促融合、强应用,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示范引领带动制造业转型发展纵深推进。   一是培育一批标杆示范。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与制造业各领域深度融合,全省累计建成135家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138家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639个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13292家省星级上云企业,23家“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基地。苏州工业园区、苏州相城区入选国家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遴选苏州工业园区、常州经开区和无锡高新区等10个产业示范基地开展国家级“平台+基地”试点培育。   二是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梳理形成工业互联网产业链长板清单和短板清单,围绕工业软件、工控系统、边云协同等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撑平台建设、核心能力打造、数字化转型服务等。   三是拓展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物流、服务等业务环节深度融合,大力培育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优秀场景案例。江苏17个智能制造优秀场景、19个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入选国家级,21个行业应用场景入选2022年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百家行业应用优秀案例,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常州微亿智造围绕电子和汽车零部件领域,通过5G、机器视觉及AI技术融合,实施“机器质检”“机器换人”,帮助用户实现单一产品质检耗时从60秒缩短为1秒,检测正确率由低于95%提高到99.96%,每年节约人力成本近1亿元。   强化服务保障,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良好生态   江苏积极搭建产业交流平台,促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要素汇聚、资源共治共享,共同打造协同发展良好态势。   一是壮大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围绕智能装备、网络、系统解决方案等七大领域,形成了近2000家单位组成的服务商,其中有392家被评为省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128家被评为省级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显著增强了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有效供给服务能力。建设省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资源池服务平台,加强服务商管理和自评估,支撑构建服务生态体系,培育一批领军型服务商。   二是加大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持续开展工业互联网“311”培训计划,针对条线干部、企业家、企业CIO、专业技术人员,广泛宣传推广工业互联网理念、技术、模式。江苏省企业信息化协会以政策、资源、交流为核心,创新推出了“智造+政知道”“智造+智库”“智造+V课堂”等20余种工业互联网人才培训及孵化模式。   三是分行业开展供需对接。联合各市工信部门、龙头平台企业、行业重点企业,组织开展体育用品、机电产品、孕婴童产品等行业线上线下供需对接活动,围绕仓储管理、物流服务、渠道拓展、品牌打造等,积极帮助企业“找配套、拓市场”,解决企业供需对接难、信息共享弱、资源协调慢等问题。   四是打造交流合作平台。举办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深度行、两化融合暨数字化转型大会等会议,促进全球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交流合作。开展工业互联网区县行、领军汇等专题活动,加强工业互联网宣传推广,营造良好发展氛围。(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谢志成)

江苏:着力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 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

【概要描述】  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泛在连接、要素集聚、数据分析应用等能力和优势,推动制造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深度变革。江苏是制造业大省,近年来,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应用作为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通过“建平台”“用平台”双轮驱动,促进平台技术、产品、解决方案等与制造业各关键业务环节深度融合,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目前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为64.8,居全国第一,工业互联网应用位居全国前列。

  强化系统谋划,明确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径方向

  江苏加大政策、标准供给力度,强化系统组织保障,高标准、高水平、高层次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数字化转型。

  一是强化政策引领。江苏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把工业互联网创新工程作为战略性任务,融入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过程。制定实施《江苏省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工作文件,推动构建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生态、支撑体系。

  二是强化标准先行。大力推广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帮助企业导入数字发展新理念,累计3684家企业通过贯标评定;联合重点平台企业、工信部科研院所、制造业龙头企业,在国内率先编制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标杆工厂、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星级上云企业和“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基地建设指南,将工业互联网建设与应用示范标准化;选定首批化工、水泥、服装等12个行业,研究编制分行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让企业知道平台“如何建”“怎么用”,明白数字化转型“如何转”“往哪转”。

  三是强化统筹组织。成立了由江苏省领导挂钩联系和17个部门组成的工业互联网产业强链专班,每年制定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计划,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工作任务,加强协同推进。组建江苏省工业互联网发展联盟,加强省、市、县联动,共同实施平台培育、企业上云用平台等行动计划。

  强化平台赋能,增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服务供给

  江苏将产业集群作为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通过平台建设、咨询诊断、资源对接,提升平台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是围绕集群建平台。围绕新型电力和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高端纺织等16个省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入组织“一市一重点、一行业一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工程,支持龙头骨干企业率先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全省累计建设了142个双跨级、行业级、企业级、区域级和供应链省级重点平台,累计培育国家级双跨平台4个,国家级特色型平台37个。

  二是突出重点优服务。开展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现场测试评估,围绕设备连接、机理模型与微服务、应用开发服务、工业APP等方面,提供咨询诊断服务,进一步提升平台服务能力。目前86家省重点平台面向全国服务企业约81万家,连接设备约1380万台,汇聚工业APP约9500个。其中,徐工汉云、中天互联等国家双跨平台连接设备数均超过百万台。

  三是嫁接资源强供给。加强优质资源对接落地,服务江苏转型发展。支持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部属单位,以及海尔、浙江蓝卓等国家双跨平台企业在江苏设立分院(分公司)或驻苏机构,支持各在苏单位参与本地数字化转型政策研究、标准制定、区域赋能、项目建设等。目前,全省已建设了2个国家级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2个应用推广中心、1个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江苏分中心、2个区域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

  强化标杆引领,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走深向实

  江苏坚持树典型、立标杆,促融合、强应用,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示范引领带动制造业转型发展纵深推进。

  一是培育一批标杆示范。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与制造业各领域深度融合,全省累计建成135家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138家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639个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13292家省星级上云企业,23家“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基地。苏州工业园区、苏州相城区入选国家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遴选苏州工业园区、常州经开区和无锡高新区等10个产业示范基地开展国家级“平台+基地”试点培育。

  二是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梳理形成工业互联网产业链长板清单和短板清单,围绕工业软件、工控系统、边云协同等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撑平台建设、核心能力打造、数字化转型服务等。

  三是拓展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物流、服务等业务环节深度融合,大力培育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优秀场景案例。江苏17个智能制造优秀场景、19个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入选国家级,21个行业应用场景入选2022年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百家行业应用优秀案例,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常州微亿智造围绕电子和汽车零部件领域,通过5G、机器视觉及AI技术融合,实施“机器质检”“机器换人”,帮助用户实现单一产品质检耗时从60秒缩短为1秒,检测正确率由低于95%提高到99.96%,每年节约人力成本近1亿元。

  强化服务保障,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良好生态

  江苏积极搭建产业交流平台,促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要素汇聚、资源共治共享,共同打造协同发展良好态势。

  一是壮大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围绕智能装备、网络、系统解决方案等七大领域,形成了近2000家单位组成的服务商,其中有392家被评为省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128家被评为省级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显著增强了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有效供给服务能力。建设省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资源池服务平台,加强服务商管理和自评估,支撑构建服务生态体系,培育一批领军型服务商。

  二是加大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持续开展工业互联网“311”培训计划,针对条线干部、企业家、企业CIO、专业技术人员,广泛宣传推广工业互联网理念、技术、模式。江苏省企业信息化协会以政策、资源、交流为核心,创新推出了“智造+政知道”“智造+智库”“智造+V课堂”等20余种工业互联网人才培训及孵化模式。

  三是分行业开展供需对接。联合各市工信部门、龙头平台企业、行业重点企业,组织开展体育用品、机电产品、孕婴童产品等行业线上线下供需对接活动,围绕仓储管理、物流服务、渠道拓展、品牌打造等,积极帮助企业“找配套、拓市场”,解决企业供需对接难、信息共享弱、资源协调慢等问题。

  四是打造交流合作平台。举办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深度行、两化融合暨数字化转型大会等会议,促进全球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交流合作。开展工业互联网区县行、领军汇等专题活动,加强工业互联网宣传推广,营造良好发展氛围。(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谢志成)

  • 来源:中国电子报
  • 发布时间:2022-08-24 17:10
  • 访问量:
详情

  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泛在连接、要素集聚、数据分析应用等能力和优势,推动制造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深度变革。江苏是制造业大省,近年来,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应用作为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通过“建平台”“用平台”双轮驱动,促进平台技术、产品、解决方案等与制造业各关键业务环节深度融合,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目前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为64.8,居全国第一,工业互联网应用位居全国前列。

  强化系统谋划,明确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径方向

  江苏加大政策、标准供给力度,强化系统组织保障,高标准、高水平、高层次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数字化转型。

  一是强化政策引领。江苏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把工业互联网创新工程作为战略性任务,融入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过程。制定实施《江苏省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工作文件,推动构建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生态、支撑体系。

  二是强化标准先行。大力推广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帮助企业导入数字发展新理念,累计3684家企业通过贯标评定;联合重点平台企业、工信部科研院所、制造业龙头企业,在国内率先编制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标杆工厂、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星级上云企业和“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基地建设指南,将工业互联网建设与应用示范标准化;选定首批化工、水泥、服装等12个行业,研究编制分行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让企业知道平台“如何建”“怎么用”,明白数字化转型“如何转”“往哪转”。

  三是强化统筹组织。成立了由江苏省领导挂钩联系和17个部门组成的工业互联网产业强链专班,每年制定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计划,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工作任务,加强协同推进。组建江苏省工业互联网发展联盟,加强省、市、县联动,共同实施平台培育、企业上云用平台等行动计划。

  强化平台赋能,增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服务供给

  江苏将产业集群作为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通过平台建设、咨询诊断、资源对接,提升平台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是围绕集群建平台。围绕新型电力和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高端纺织等16个省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入组织“一市一重点、一行业一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工程,支持龙头骨干企业率先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全省累计建设了142个双跨级、行业级、企业级、区域级和供应链省级重点平台,累计培育国家级双跨平台4个,国家级特色型平台37个。

  二是突出重点优服务。开展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现场测试评估,围绕设备连接、机理模型与微服务、应用开发服务、工业APP等方面,提供咨询诊断服务,进一步提升平台服务能力。目前86家省重点平台面向全国服务企业约81万家,连接设备约1380万台,汇聚工业APP约9500个。其中,徐工汉云、中天互联等国家双跨平台连接设备数均超过百万台。

  三是嫁接资源强供给。加强优质资源对接落地,服务江苏转型发展。支持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部属单位,以及海尔、浙江蓝卓等国家双跨平台企业在江苏设立分院(分公司)或驻苏机构,支持各在苏单位参与本地数字化转型政策研究、标准制定、区域赋能、项目建设等。目前,全省已建设了2个国家级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2个应用推广中心、1个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江苏分中心、2个区域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

  强化标杆引领,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走深向实

  江苏坚持树典型、立标杆,促融合、强应用,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示范引领带动制造业转型发展纵深推进。

  一是培育一批标杆示范。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与制造业各领域深度融合,全省累计建成135家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138家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639个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13292家省星级上云企业,23家“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基地。苏州工业园区、苏州相城区入选国家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遴选苏州工业园区、常州经开区和无锡高新区等10个产业示范基地开展国家级“平台+基地”试点培育。

  二是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梳理形成工业互联网产业链长板清单和短板清单,围绕工业软件、工控系统、边云协同等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撑平台建设、核心能力打造、数字化转型服务等。

  三是拓展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物流、服务等业务环节深度融合,大力培育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优秀场景案例。江苏17个智能制造优秀场景、19个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入选国家级,21个行业应用场景入选2022年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百家行业应用优秀案例,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常州微亿智造围绕电子和汽车零部件领域,通过5G、机器视觉及AI技术融合,实施“机器质检”“机器换人”,帮助用户实现单一产品质检耗时从60秒缩短为1秒,检测正确率由低于95%提高到99.96%,每年节约人力成本近1亿元。

  强化服务保障,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良好生态

  江苏积极搭建产业交流平台,促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要素汇聚、资源共治共享,共同打造协同发展良好态势。

  一是壮大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围绕智能装备、网络、系统解决方案等七大领域,形成了近2000家单位组成的服务商,其中有392家被评为省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128家被评为省级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显著增强了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有效供给服务能力。建设省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资源池服务平台,加强服务商管理和自评估,支撑构建服务生态体系,培育一批领军型服务商。

  二是加大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持续开展工业互联网“311”培训计划,针对条线干部、企业家、企业CIO、专业技术人员,广泛宣传推广工业互联网理念、技术、模式。江苏省企业信息化协会以政策、资源、交流为核心,创新推出了“智造+政知道”“智造+智库”“智造+V课堂”等20余种工业互联网人才培训及孵化模式。

  三是分行业开展供需对接。联合各市工信部门、龙头平台企业、行业重点企业,组织开展体育用品、机电产品、孕婴童产品等行业线上线下供需对接活动,围绕仓储管理、物流服务、渠道拓展、品牌打造等,积极帮助企业“找配套、拓市场”,解决企业供需对接难、信息共享弱、资源协调慢等问题。

  四是打造交流合作平台。举办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深度行、两化融合暨数字化转型大会等会议,促进全球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交流合作。开展工业互联网区县行、领军汇等专题活动,加强工业互联网宣传推广,营造良好发展氛围。(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谢志成)

热门新闻

近日,甘肃省发展改革委和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共同发布《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信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一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用激励和惩戒机制,促进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诚信、规范、有序发展。
记者近日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为深入推动知识产权代理行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知识产权局连续两年指导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中华商标协会开展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行风建设年活动。
日前,国新办就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柳军在会上表示,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加大对民营企业原始创新的保护力度。
信用+旅游、信用+医疗、信用+政务服务……随着“诚信海南”建设工作的持续推进,如今在海南,“信用+”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正让信用变得越来越实用。
园林绿化企业信用评价管理是指在本省从事园林绿化施工养护企业及从业人员,在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养护活动中所产生信用信息的采集、评价、应用、公开、修复及监督管理。

文章搜索

搜索
搜索

Copyright © 企业服务能力公共服务平台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ICP备案号: 京ICP备2022000698号   承办单位:九洲寰宇(北京)认证服务中心

九洲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