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光明论坛】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

【光明论坛】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

  • 来源:光明日报
  • 发布时间:2023-01-16
  • 访问量:

【概要描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近日,国家层面密集出台《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等文件,这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增强发展主动性的重大举措。这将推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有效需求,为全面激发国内超大规模市场潜力提供有力支撑。

【光明论坛】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

【概要描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近日,国家层面密集出台《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等文件,这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增强发展主动性的重大举措。这将推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有效需求,为全面激发国内超大规模市场潜力提供有力支撑。

  • 来源:光明日报
  • 发布时间:2023-01-16 17:24
  • 访问量:
详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近日,国家层面密集出台《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等文件,这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增强发展主动性的重大举措。这将推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有效需求,为全面激发国内超大规模市场潜力提供有力支撑。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需求面临着波动收缩或进一步加剧的风险。从国内来看,我国目前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劳动力等传统优势弱化,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受到制约等难题。这要求我们供需两端统筹发力,将扩大有效需求与优化供给有机结合起来,打通循环堵点、消除瓶颈制约,在更高水平上推动供需良性循环,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

  供给与需求是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是挖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治本之策。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消费支出占GDP比重在2011—2021年间平均为53.4%,与世界银行发布的发达国家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80%以及发展中国家占70%以上的数据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统筹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两者统一到提升供给结构与有效需求的适配性上来,统一到挖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上来,解决“好不好”“优不优”的问题,推动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消费和投资、内需和外需、自立自强和开放合作良性互动,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是适应经济发展客观趋势的必然要求。从世界各国发展经验看,当一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00~10000美元区间,居民消费随收入的增长不断加速升级,与传统供给体系易出现错配现象,即对个性消费、服务性消费的追求同传统批量化、以物质产品为主的传统供给体系错配;对品质消费、品牌消费的追求与以低端化为主的传统供给体系错配。我国2021年年底人均GDP已达到1.25万美元,这要求我们必须适应经济发展客观趋势,统筹扩大内需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激发、创造新的有效需求,形成高质量供给体系正反馈,循环往复,形成扩大内需的良性动态循环。

  优化高质量产品供给,以新供给满足新需求。要以居民消费升级形成的新需求为导向,提高高质量产品供给适应新需求的能力。2021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3.3%,不仅低于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水平(70%以上),也低于世界平均的水平(64.96%),适应居民新需求的服务新供给不足。因此,要适应居民消费升级形成的新需求,就必须聚焦服务性消费,扩大服务业有效供给;聚焦个性化创意消费、精准提供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新商品和服务,使新需求从愿望转化为市场实现;聚焦居民消费升级形成的品质化、品牌化新需求,着力加强标准质量品牌建设,在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实现扩大内需,带动需求更好实现。

  优化技术供给,以新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新一轮科技革命大潮下,以新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一方面是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并因产品适应性创造出新消费;另一方面,要通过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抢占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制高点,加快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新经济发展,加大新领域新赛道的投入强度,提高技术要素质量和资源配置效率,在创造新投资和新消费中不断扩大内需,健全内需体系。

  优化制度供给,形成更高水平的供求动态平衡。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增强市场微观主体活力。特别是占市场主体比例超过95%,创造城镇就业超过80%的民营企业,是供给体系和需求体系的重要结合点,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不断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供制度性保障,将确保高质量供给形成正向反馈,不断激发和创造新的有效需求,从而实现更高水平的供给需求良性循环和投资消费动态平衡。

  (光明日报 作者:殷倩,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深圳市委党校副教授)

热门新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让政府更有为,意味着要不断建设法治经济、信用经济,着力矫正市场失灵,维护市场秩序,强化公共服务。信用监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是建设诚信市场环境的重要手段,而市场监管部门是开展信用监管工作的核心。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项目规范实施工作的通知。将企业信用评级作为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招标特许经营者的重要条件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社会信用体系在市场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监管制度。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对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增强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国新办发布会:我国经营主体发展质量稳中有升。“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信用经济。掌握企业的信用状况,可以减少对企业的行政检查,把规范监管执法落到实处。”
【专家观点】促进政策效力持续发挥 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坚实保障,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建设,鼓励的前提和关键是把优化营商环境和信用建设进一步刚性化。

文章搜索

搜索
搜索

Copyright © 企业服务能力公共服务平台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ICP备案号: 京ICP备2022000698号   承办单位:九洲寰宇(北京)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九洲寰宇